近年來,隨著JAK抑制劑屢屢報道出安全性問題,監(jiān)管機構對該類藥物的適應癥擴展和新藥申請審查愈加謹慎。
在過去的幾個月,F(xiàn)DA對JAK抑制劑類藥物多次作出審查延遲決定,引發(fā)生物制藥行業(yè)高度關注。其中四個遭遇審查延遲決定的項目(包括艾伯維、禮來和輝瑞公司的Rinvoq、Olumiant、abrocitinib和Xeljanz),F(xiàn)DA將在第3季度初作出最終的決定。

就在9月1日,F(xiàn)DA又對輝瑞的Xeljanz、艾伯維的Rinvoq和禮來的Olumiant這三款JAK抑制劑新增安全警告,并要求輝瑞、艾伯維與禮來在藥品說明中明確標識"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具有心臟安全和致癌風險。"
隨著FDA再次新增黑框警告并多次延長已上市產品擴張適應癥的審查期、市場降低產品長期銷售預期……用藥安全性問題已經成為JAK抑制劑研發(fā)與商業(yè)化面臨的極大挑戰(zhàn)。即便如此,由于JAK是多種疾病的靶點,各JAK抑制劑生產商對這一領域依然看好。國內也有多家藥企布局,下面具體了解。
JAK與疾病的關系
JAK是一種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,可介導細胞因子產生的信號,并通過JAK-STAT信號通路傳遞下去。大多數(shù)細胞中存在兩條傳導細胞因子刺激信號的基本途徑:Ras-MAPK途徑和JAK-STAT途徑。前者在研究多種生長因子的信號傳導中發(fā)現(xiàn),可能主要與傳遞細胞增殖信號有關;后者發(fā)現(xiàn)于干擾素的信號傳導研究中,現(xiàn)在已知在幾乎所有細胞因子如(IL-6、IL-12、IL-10、INF-γ等各類細胞因子)信號的傳遞中,該途徑都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。
研究表明,JAK-STAT信號通路是炎癥和癌癥的關鍵信號通路,與紅細胞增多癥、血小板增多癥、白血病、骨髓纖維化等血液相關疾病,及RA、強直脊柱炎、紅斑狼瘡、牛皮癬、白癜風等自身免疫疾病的發(fā)生息息相關。JAK屬于非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, JAK共有JAK1、JAK2、JAK3、TYK2四種亞型,亞型之間有重疊的結合對象。目前JAK1已經成為炎癥、癌癥、免疫等疾病的靶點;JAK2成為血液系統(tǒng)相關疾病的靶點;JAK3成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熱門靶點。

JAK信號通路(來源:參考1)
恒瑞、信達等均有布局
JAK抑制劑作為研發(fā)熱點,國內恒瑞、信達、微芯、澤璟等均有布局。眾多研發(fā)者中,恒瑞的JAK抑制劑SHR0302進展最快,已進入III期臨床。
恒瑞--SHR0302
SHR0302是一種小分子JAK1激酶選擇性抑制劑,為恒瑞自主研發(fā)且具有知識產權。目前,評價SHR0302治療傳統(tǒng)合成緩解病情抗風濕藥物(csDMARDs)反應不佳的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(RA)的療效與安全性的III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。另外恒瑞也正在開展 SHR0302 關于特應性皮炎、克羅恩病、潰瘍性結腸炎的 II 期臨床;此外,早在 2018 年 SHR0302 片用于克羅恩病的臨床試驗獲 FDA 批準。
信達/Incyte公司:itacitinib
itacitinib是一款新型、高效、選擇性抑制JAK1信號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劑。此前,信達生物曾與Incyte公司達成獨家授權許可協(xié)議,推進包括itacitinib在內3款抗腫瘤新藥的單藥或聯(lián)合治療在大中華區(qū)的臨床開發(fā)與商業(yè)化。
2019年11月,由這兩家公司聯(lián)合申報的itacitinib在中國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,擬開發(fā)適應癥為移植物抗宿主病。
微芯生物:CS12192膠囊
CS12192是由微芯生物自主物研發(fā)的一款JAK3激酶抑制劑,同時也可部分抑制JAK1和TBK1激酶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CS12192不但能有效抑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介導的炎癥,同時也可通過抑制TBK1減輕免疫細胞的組織侵襲,帶來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,有望為自身免疫相關性疾病臨床治療提供一種新的差異化治療選擇。今年6月,該產品在中國獲得兩項臨床默示許可,擬開發(fā)適應癥為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。
澤璟制藥:杰克替尼
杰克替尼是澤璟制藥通過其精準小分子新藥研發(fā)及產業(yè)化平臺中的藥物穩(wěn)定技術,自主研發(fā)的JAK激酶小分子抑制劑,屬于1類新藥,分別有片劑和乳膏兩種劑型。目前,澤璟制藥正在進行杰克替尼片治療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、重癥斑禿和中高危骨髓纖維化的II期臨床試驗,以及兩項針對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特發(fā)性肺纖維化的I期試驗。
顯然,JAK抑制劑無論是在全球,還是在中國,仍處于火熱階段,有極大潛力等待發(fā)掘。國內多家公司布局JAK抑制劑研發(fā),分別處于不同臨床研發(fā)階段。可以預見,JAK抑制劑具有誘人的市場空間,但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潛在的安全風險。如同許多產品的迭代升級一樣,如果JAK抑制劑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問題得以解決,將會催生更多新一代療法。
參考資料:
1. Schwartz et al., (2017). JAK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.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nrd.2017.201;
2. https://www.biospace.com/article/pfizer-s-ra-hopeful-fails-to-meet-co-primary-endpoint-in-safety-study/;
3. https://endpts.com/pfizers-xeljanz-flunks-its-post-marketing-safety-study-renewing-harsh-questions-for-jak-class/.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
2006-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