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年前,諾貝爾獎獲得者Peter Medawar在他的諾貝爾獎獲獎論文《Nature》中首次描述了小鼠移植免疫耐受是可以實現(xiàn)的。然而,盡管移植耐受性具有巨大的意義,但只有極少數(shù)患者獲得了移植耐受性。
幾十年來,免疫學家都把普遍的免疫耐受作為移植醫(yī)學領域的主要目標。近日發(fā)表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的一項臨床前研究為普遍性的移植免疫耐受帶來新希望。
器官移植,失望大于希望?
對于許多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來說,器官移植或許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。為了防止移植排斥,受者必須長期服用抑制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的藥物。這些免疫抑制藥物在短期內可有效預防排斥反應。
然而,由于抗排斥藥物非特異性地抑制免疫系統(tǒng),服用這些藥物的人通常需要面對嚴重感染甚至患癌的風險。此外,抗排斥藥物也存在很多免疫抑制的非免疫副作用,比如導致高血壓、腎**、腹瀉和糖尿病等。更嚴重的是,由于免疫抑制藥物在長期預防移植排斥反應方面效果較差,許多受者的移植物甚至會消失。
幾代人的努力
由于遭受長期免疫抑制困擾的移植受者越來越多,幾代免疫學家都把免疫耐受作為移植醫(yī)學領域的主要目標。畢竟器官來之不易,不能就這樣白白浪費了,而且受者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后,需要看到生存質量的提高以及生存的回報。
近日,來自明尼蘇達大學醫(yī)學院的外科學系和Schulze糖尿病研究所、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一項重磅新研究,他們在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中解決了這一難題。
告別抗排異藥物依賴
該研究利用改良供體白細胞的獨特屬性,以恒河獼猴為實驗對象,嚴格模擬臨床前移植環(huán)境。研究人員在移植前一周和移植后一天將這些細胞注入移植受者,從而重現(xiàn)自然狀態(tài)下身體對其自身組織和器官的耐受。在移植后,將抗排斥藥物完全停藥21天,移植的胰島依舊保持正常功能。
“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、可靠以及安全誘導持久的移植免疫耐受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研究,在非人靈長類的成功讓我們看到希望,我們希望結果在人類臨床胰島和活體腎移植中得到證實,開啟移植醫(yī)學的新時代。”該研究的資深作者、明尼蘇達大學外科學系教授Bernhard Hering說。
1型糖尿病的新希望
對于許多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,克服了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的情況下,胰島細胞移植或將成為治療首選,并且成為徹底治愈的潛在療法。
而且這樣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,距人類實現(xiàn)只有一步之遙。我們希望這一步早一點跨出去!
參考資料:
[1] Researchers remove the need for anti-rejection drugs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
[2] Long-term tolerance of islet allografts in nonhuman primates induced by apoptotic donor leukocytes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
2006-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