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央視《焦點訪談》節(jié)目關注國產仿制藥遭遇的區(qū)別對待現象。
我國是仿制藥生產大國,近5000家制藥企業(yè),99%都是仿制藥企業(yè),近17萬個藥品批文,95%以上都是仿制藥。但令人尷尬的是,雖然有些進口原研藥,我們已經有了可替代的仿制藥。但是出于安全性考慮,在臨床中,醫(yī)生還是更愿意使用上市時間長、療效確切的專利藥,如果患者經濟條件允許,大多數也會選擇專利藥。
“據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數據,原研藥吉非替尼已經進入我國1200多家醫(yī)院,而國產吉非替尼僅僅進入我國200多家醫(yī)院。”《焦點訪談》中,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徐元玲談起仿制藥如今在國內市場的使用,不免感慨。
藥占比的區(qū)別對待
質量與原研產品一致,價格還要便宜三分之一,數量巨大的患者在迫切等待——但醫(yī)院卻寧愿選擇更貴的原研藥,其背后的直接原因只是三個字:藥占比。2016年5月20日,原國家衛(wèi)計委公布了《關于公布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的通知》,三個最終入圍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的品種中,就有由阿斯利康生產的吉非替尼原研產品易瑞沙。根據當時的文件規(guī)定,各地在2016年2017年的采購周期內,對三個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品種將不再另行組織談判議價,且鼓勵優(yōu)先采購和使用談判藥品。
從宏觀上看,這當然是一件好事。但由于納入藥品價格談判的品種絕大多數都是跨國藥企的原研品種,且各地在執(zhí)行將談判藥品不納入藥占比的政策時,并非以藥品的通用名為標準,而是以具體的商品名為標準,這就使得日后相應產品的仿制藥在進入市場與其競爭時,直接面臨著巨大的醫(yī)院準入難題。
目前,關于藥占比的把控仍呈趨嚴之勢。在這種情況下,哪些品種不納入藥占比,自然會得到絕對的市場空間。而作為這些品種的競品,即便藥物經濟學表現再優(yōu)異,恐怕也難以在“不占藥占比”這一政策面前占到任何優(yōu)勢。
仿制藥企待闖三關
在政策紅利下,中國仿制藥行業(yè)的真正崛起還需要過三關:供應關、質量關、產權關。但實際上從齊魯制藥吉非替尼首仿藥當下的市場困局就可以看出,除了上述三關必須要闖過之外,還有三關更現實一些,即準入關、使用關、報銷關。
“藥品從企業(yè)出來到醫(yī)院再到患者的使用要經過諸多的環(huán)節(jié),首先要通過各省的集中藥品采購,中標進入目錄后才能夠有資格進入醫(yī)院。此外進入醫(yī)院還必須要通過藥事委員會許可。”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徐元玲表示。
但實際上,如今的仿制藥概念已經發(fā)生了變化,仿制藥不等于價廉質次,也不是山寨藥,高質量的仿制藥也絕對不是簡單地把原研藥拿來復制、粘貼,因此在醫(yī)保報銷層面,將仿制藥也納入同樣報銷標準的呼聲近年來也日益強烈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
2006-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57